如果用一个普通小手电筒,从侧面照射装有酱酒的透明玻璃杯时,酒液中出现一条轮廓清晰的光柱,那么可以断定,这是一杯好酱酒。
这就是著名的丁达尔现象。
所谓丁达尔现象,是指光线穿过胶体溶液时,从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光柱。
大自然中的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由光的散射作用形成。当一束光射到胶体溶液时,由于溶液中的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400nm~700nm的波长,从而发生了光的散射,胶粒本身成了无数个发光体。胶粒散射出来的光称之为乳光,乳光的强度,会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也会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胶体溶液中光柱明显
而溶液中,胶粒直径在1nm以下,光线穿过时虽有乳光但很弱,光柱也不明显,因此丁达尔现象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的常见方法。
溶液中光柱不明显
曾有人认为,丁达尔现象只存在于大自然里,但中国酒界泰斗级专家庄名扬指出,中国白酒是胶体溶液,也存在丁达尔现象。
庄名扬发现,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中国白酒的胶粒直径均在100nm以下,而乙醇-水承载着这些纳米级粒子。可以说,中国白酒这一特定的胶体溶液是由乙醇-水为基液,各种微量成分为粒子所组成的大分子聚合体。
酒中工匠的丁达尔现象
庄名扬认为,在白酒这种胶体溶液中,粒子的体积分额、属性、尺度、形状、分布和基液的理化性质有关,粒子形状有片状、柱状、球形和多菱形,而中国白酒的粒子涵盖了上述各种形状。由于不同形状的粒子对胶体溶液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各种白酒所表现出来的感官特征也各不相同。
胶体溶液的性能,与粒子分布状态也有很大关系。庄名扬认为,最佳状态是粒子均匀分布于基液中,且不发生粒子的团聚,但这是一种理想的极端状态,粒子在周围液体分子的轰击下,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和团聚,也可能发生分裂,这种运动又受温度和电场的影响。
因此,胶溶特性除了粒子属性、体积份额、粒径大小等因素外,粒子的团聚和分裂是影响中国白酒性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使粒子形成分布均匀、直径相近的稳定结构,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为何中国白酒必须贮存的原因。
中国白酒贮存的时间不同,粒子的直径也不同,一般来说,随着贮存时间越长,粒子直径越大,但粒子由小变大的过程达到15年后,直径又逐步返回到5年左右的状态,所以说,中国白酒贮存的最理想年限为15年。
在白酒贮存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白酒,粒子直径有较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粒子直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球形结构是白酒细腻、绵柔、圆润的重要体现,众多名优白酒均能形成胶体溶液,其香气馥郁,酒体细腻、绵柔。
此外,中国白酒会随着贮存期的延长,香味物质的变化会呈现出“酸增酯减”的规律,尤其是低度酒,随着贮存过程中酯类物质的减少,其口感和风味都会出现变化,但酒体一旦形成胶体溶液,则能有效阻止酯类物质水解,从而减少香味物质的损失,提高低度酒的稳定性。
由此可见,中国白酒是胶体溶液,这种大小在纳米级范围内形成的微粒所形成的酒体,会发生神奇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国白酒东方神韵的根源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