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梁振堂)在姐弟俩的书包里手电筒是必备物品,他们每天要打着手电筒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
赣鄂两省交汇处的大椿乡柏树村曾是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大革命时期有480名烈士光荣牺牲,如今的它也是江西修水县最边远的乡村之一,离县城有2个小时车程。
近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下,村里贫困户的住房、教育、医疗等相关问题都得到有力的保障,所有通村、组级公路已全部修复,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因山高路远,大部分路段都没有安装路灯,孩子上学和村民夜间出行极为不便。
近日,凌晨5点多的冬天,下着小雨,徐秀文姐弟打着手电筒走山路去上学,奶奶则跟在身后。今年徐绵涛9岁读三年级,姐姐徐秀文读四年级。爸爸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平时姐弟俩只有爷爷奶奶陪伴。他们住在离学校4公里左右的深山里,每天由奶奶接送。在姐弟俩的书包里手电筒是必备物品,因为他俩早晚要赶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
船舱完小是村里最耀眼的建筑,它由船舱村和柏树村合并而成。全校95名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分散居住在崇山峻岭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操场上迎风飘扬,校园不时传来英语朗读声——“shake your body”“clap your hands”……三、五年级复式班教室内,老师向燕飞正带领孩子们读英语,徐绵涛也一起跟着老师的节拍,认真学习着。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读书是他们走出大山的重要出路。村民们重视孩子的教育,也非常尊敬学校的教师。校长刘强(右)告诉记者,“去年这边下雪,道路封锁、地上结冰,班车根本出不去,学校的菜也没了。村民得知后大包小包提着干菜、腊肉送到学校来。短短半天,学校食堂摆满了一桌子的菜。”村民的热情让老师们倍感温暖。
放学后,他和姐姐手牵手走出校门,等待已久的奶奶接姐弟俩一起回家,如果姐弟俩贪玩的话,就会全程走夜路。回到家,姐弟俩玩起了跳橡皮筋的游戏,爷爷奶奶在一旁看着这对活蹦乱跳的小精灵,不时掌声鼓励。
短暂休息后,姐弟俩开始做作业。“姐姐,尺子的英语单词怎么读呀?”“弟弟,快点做完,早点睡,明天早上要5点起床呢”。
第二天早上,整个山村被浓雾和漆黑笼罩着。五点半左右,姐弟俩伴着公鸡打鸣声起床。奶奶早已准备好雨具和手电筒,不停地催着孩子们早点出发。来不及吃早点的姐弟俩被奶奶领着缓慢前行。“小心点不要摔跤!”奶奶吩咐着。“要是能安上路灯,照亮上学路就好了。”奶奶说道。但上学之路的艰辛,不是一只手电筒就能解决的。有时还会碰到蛇和野猪。每当碰到危险动物,奶奶只能迅速捡起树枝把它们赶进草丛,然后像母鸡护小鸡似地抱着两个孩子快速通过这一危险路段。
在柏树村,像徐绵涛这样“辛苦”去上学的学生有10多位。这也是校长最操心的问题:“目前学校的硬件设施都比较好,村里部分道路已安装路灯。但大部分山路没有。有些孩子住在山上,路途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冬季来临,天黑得早,孩子们只好打着手电筒回家。虽然学校会准时放学,让孩子们尽早回家。可山路危险,害怕孩子们逗留玩耍。”他希望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安上路灯,照亮孩子们的上学路。
为了解决修水县留守儿童摸黑上学的问题,腾讯新闻联合江西日报在腾讯公益发起“给上学路点一盏灯”的项目,点击超链,汇集社会力量募集资金,为孩子们修建路灯,解决孩子们走夜路上学的问题。您也可以打开微信-支付-腾讯公益,搜索“给上学路点一盏灯”进行捐助。“给上学路点一盏灯”计划将为柏树村船舱完小修建路灯,并将辐射周边山区,为更多身处山区,上学路上缺少照明设备的孩子驱走严寒和黑暗,只为送他们安全回家,在这个严冬不再因黑暗担惊受怕。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Sorry, no compatible source and playback technology were found for this video. Try using another browser like Chrome or download the latest Adobe Flash Player.
Play
Current Time0:00
/
Duration Time0:00
Remaining Time-0:00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Fullscreen
00:00
Mute